中国传统建筑的屋瓦种类繁多,依据不同的标准,有着不同的分类。如果以瓦的材料来分有青瓦、琉璃瓦、石板瓦、铜瓦、铁瓦、银瓦、木瓦、竹瓦等多种类型。其中建筑屋顶上应用最多的是青瓦和琉璃瓦。青瓦是指不上釉的青灰色的瓦,它是瓦件中最为普通的一种瓦,在清代北方官式建筑中也称为布瓦,或片瓦。青瓦是用泥土烧制成的,具体制作时先用泥土加入清水做成泥浆,然后再制成圆形的陶胚,再把坯简剖成两部分,入窑烧制,这就制成了青瓦。琉璃瓦又称缥瓦,是在陶瓦表面施彩色釉而制成的一种瓦。其颜色有黄、绿、蓝、黑等多种,属于比较高贵的瓦件。琉璃的使用在古代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但那时还没有琉璃瓦出现。琉璃瓦最早见于汉明器上,颜色鲜艳、富丽堂皇。到南北朝时琉璃瓦已经出现在建筑的屋顶上了;唐宋以后琉璃瓦逐渐盛行,并存在实物可证;明清两代时开始大量生产琉璃瓦。琉璃瓦被广泛应用在管式建筑的屋顶上,尤其是京城更是到处一片金碧辉煌的琉璃瓦件,正如唐代诗人杜甫所描绘的“碧瓦朱甍照城郭”。石板瓦是以石片铺设在屋面上的瓦件使用,起着瓦的作用,因此就称石板瓦,石板瓦应用在建筑上主要是民间建筑中有所应用,其他建筑上一般不覆盖石板瓦,具体做法是将较为规整的小块薄石片有序地排列在建筑的屋面上。应用石板瓦的建筑也因此被称为石板房。铜瓦、铁瓦、银瓦均属于金属瓦,它们分别是用铜片、铁片、和银片做成的瓦的形式覆盖在建筑的屋面上,这种金属瓦的使用多见于宗教建筑上。屋面覆盖铜瓦的实例见于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万法归一殿,以及须弥福寿庙的妙高庄严殿等。屋面覆盖铁瓦的建筑在山东泰山和四川峨眉山一带的寺院建筑中存在。 金瓦并不是说整个瓦全部是由金子做成的,而是在铜片上包以赤金的瓦,做成鱼鳞形状的,钉在建筑屋顶网板上,称为金瓦。清代在喇嘛庙建筑上经常使用金瓦。木瓦、竹瓦均同于石板瓦,一般在一些民宅建筑屋顶上常见,而且这些民宅所在的地方竹、木材料都较多,所以才使用这些材料做屋瓦。现在西南地区的一些偏远山村,仍然有使用木瓦、竹瓦、石瓦的建筑存在。以上是依瓦的材料为依据对瓦件进行的分类,如果以瓦的形制和用途来分,则又有板瓦、简瓦、瓦当、滴水等多种类型。类型不同的瓦件构成建筑屋顶的形象和风格也有所差别。
各种不同形制的瓦件用于不同等级的建筑上,不但对建筑屋顶起打防风雨的保护作用,而且把建筑装饰得或古朴大方,或富丽堂皇,使建筑外观更具特色。